光未然先生与华中师范大学
2014年新春伊始,光未然先生的三个子女,张安戈、张安迪和张安东,将他们父亲生前遗留下来的几百件珍贵文物手稿整理出来,交由我校图书馆保存。这些珍贵的文物手稿,承载了这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成就和传奇人生经历的革命者与文学家不平凡的一生。
光未然其人其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老河口人,1931年考入武汉中华大学中文系(今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著名诗人、文艺活动家、文艺理论家。
抗日战争时期,其创作的《五月的鲜花》(阎述诗作曲)、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曲)久唱不衰,成为经典。
张光年自1950年代起,先后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等职务。他还先后担任过《剧本》《文艺报》和《人民文学》的主编。
珍贵文物手稿入馆渊源
光未然先生于1931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今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是我校知名校友。
据光未然家属介绍,光未然先生生前对学校有深厚感情。我校校友会赠送的编钟模型,一直被老人摆放在北京家中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2012年5月,光未然家属和学校方面达成了捐赠光未然铜像的协议,其间提出家中还留有很多先生的手稿等珍贵资料。学校认为这批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严辉副教授和张光年家属多次沟通后,初步达成了合作整理研究张光年遗稿的意愿。
2013年10月,校友光未然先生铜像在杜鹃广场揭幕。该铜像由光未然子女捐赠,著名雕塑家黄河创作。在揭幕仪式上,光未然家属向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0万元,用以设立“光未然文学艺术研究发展基金”,他们希望父亲的精神可以激励母校的学子,并在母校发扬光大。
光未然先生铜像身披大衣,昂首挺胸,表现的是这位著名诗人抗战时期奔赴延安,渡过黄河时的英姿。据了解,为纪念光未然诞辰百年,其子女邀请旅居澳大利亚的著名雕塑家黄河,历经两年的构思,创作了这幅光未然全身雕塑作品《黄河,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弥足珍贵的手稿和文物
2014年年初,严辉老师和光未然先生家属通力合作,整理出了一批珍贵的手稿和文物移交给学校图书馆。
此次入藏的几百件文物中,包括光未然先生从1930年代至新世纪的创作手稿、工作笔记、日记、往来信件、文件资料等。其中,尤以数量庞大的未曾公开过的日记、工作笔记、文革材料的意义最为重大。这些手稿不仅能填补光未然文学研究的许多空白,还极大丰富了现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

上一篇: 校友梁达松荣获2015年度云南省“云岭楷模”称号
下一篇: 校友陈建中受邀在京观摩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