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校庆】李宇明:华中师大 大师中华
核心提示:在校园中走着能遇上大师,才是真正的大学,校庆日当天下午博雅校友论坛上,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在谈到大学的内核时如是说。
“在校园中走着能遇上大师,才是真正的大学”,校庆日当天下午的博雅校友论坛上,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在谈到大学的内核时如是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为数不多的研究生,李宇明来到桂子山,师从当时已在语言学界小有名气的邢福义教授,开始了他在华师的学习工作之路。
“满满都是香气”是他认为对华师校园最恰当的形容,返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原来的寝室楼去看看曾经住过的地方。他说,那段学习的日子是难忘且深刻的。
凑巧的是,李宇明和我校党委书记马敏是同一届研究生,分别师从如今我校最具名望的大师邢福义和章开沅教授。
正是研究生阶段,李宇明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科研理念和学术思想。从他的导师邢福义教授那儿,他逐渐意识到学术是一种信仰、学术更应该是自由的。
据他回忆,他当时的研究方向是儿童语言学,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同,“导师给予了我绝对的学术自由和发挥的空间,”李星明回忆正是当时学术自由的风气,让他在学术研究方面更加大胆。
84年毕业留校后,他先后担任后我校文学院院长、副校长。2000年调离华师。
“110岁的学校应该有110岁的范儿,”他提到,如今的大学评价系统中充斥着就业率和各种排名。“大学不应该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谋生,更应该教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尊重学术、教授治学才是华师该坚持的方向。”
“有机会再听到老校长的教诲真是最幸福的事儿,”在听到章开沅老先生在博雅校友论坛上振聋发聩改革学术评价体系的呼吁后,李宇明变得尤为兴奋。“中国的大学离‘大学’究竟有多远?”他提出疑问与现场的嘉宾探讨。
在他看来,校园中随处可见大师的身影,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学,同时他也提到,“大学不仅是缺少大师,更重要的是缺少一种潜心学术的精神。”华师没有多少浮华炫耀的资本,更多的是靠着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的不竭努力。
“华中师大,从右向左念,大师中华!”正如李宇明在校庆典礼上所说。
在文学院的110米校庆题词长卷上,李宇明挥毫写下了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一句教育名言:为往胜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位曾在华师学习工作20载的教育名家希望华师学子将继承儒者的器识与宏愿,薪火相传地将华师精神沿袭下去。
要心系桂子山,在本职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将华师精神带到祖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就是爱母校的最好诠释。“愿天下华中师大桃李都开出灿烂的花、结成丰硕的果,”他憧憬着华师未来的发展。
李宇明寄语母校:110年的学校应该有110年的范儿,不跟别校比外在,我们要的是内在的发展。华师不浮躁,没有花哨,贵在对学术的真诚和坚持。

上一篇: 【百十校庆】张真:知行合一才是教师本色
下一篇: 【百十校庆】梁达松:在华师精神指引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