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恩:不改初心 逐梦播音
2009年,当叶建恩背着行囊以一名数统学院师范生的身份走进华师时,他便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未来并不想局限当教师这一行业里。偶然得以进入学校广播台,追寻未来的他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播音主持。
四年,对播音主持的坚持与追逐,从一开始他就没给自己留退路。
2012年,收拾行囊准备走向社会的叶建恩,选择违约,放弃了稳定的教师职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于他而言前途渺茫的主持人这一行业,去参加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招聘。梦想给了他努力的回报,他顺利成为湖北广播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
2015年,逢恽代英诞辰120周年之际,我校推出纪念这位革命先烈的大型话剧《恽代英》,叶建恩受邀扮演恽代英。非科班出身的他,只有上大学时演过三部话剧的经历。而时隔五年,演技早已生疏的他却硬是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努力的排练,将“恽代英演活了”。
一个月一部剧,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6月末的一个下午,刚刚忙完手中工作,准备回家的叶建恩,电话响了起来--“6786”开头的号码,有点陌生,但又似乎在哪里见过。
电话是学校团委副书记打来的,希望他在话剧《恽代英》中饰演恽代英。许是叶建恩和恽代英在外形和气质上都有相似之处,在开会确定角色时,学校老师几乎一致推选由他担任主角。
面对母校老师的邀请,叶建恩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华师给与我太多东西了,可以说现在的饭碗就是华师给我的,为母校做点事义不容辞。”接受邀请,叶建恩不止为感恩,大学时,他曾参演过三部话剧,内心深处,他对这一次能重返话剧舞台有着期待。
但毕竟太久没有接触话剧,加之自己对恽代英的了解也只是局限在“华师杰出校友”,“早期共产党人”这些方面,时隔五年,再演话剧,在准备工作上自然要下点功夫。
从六月底接到电话到八月初正式排练的一个月多里,叶建恩下班后的时间都拿来熟悉剧本,查找有关恽代英的一切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物。他的准备工作远不止此,剧本里为什么设置“热干面”、伙夫等角色?第三幕中恽代英对母亲、妻子、战友有三大段近12分钟的独白,这不符合话剧的一般规矩,编剧想要表达的意义又是什么?
为了弄懂这些,叶建恩专门跑去编剧家交流,那次他和编剧一聊就是三个小时。当天晚上叶建恩还在编剧家试演了一段,直到晚上十一点,他才回家。和编剧交流之后,叶建恩找到了感觉。
可当和剧组成员见面,了解到成员几乎都没有演出经验时,叶建恩“当时就绝望了” 。尽管最初便知道这部剧要在一个月内出来,但回忆起最初排练时,剧组里很多人连基本的站位、说话的语调都做不好的场景,他表示正常的调度根本无法进行。“一个月一部剧,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何况是在很多人的表演都有问题的情况下。”叶建恩坦言。
日益生疏的表演技巧加之全剧组成员几乎都没有演出经验,让这个刚刚成立的剧组,看不到成剧的希望。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执行导演帮助没有经验的演员适应舞台,路怎么走,站的时候怎么站,爬起来怎么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扣的相当仔细。而叶建恩每天下班后,便从湖北广播电视台坐一个多小时地铁,赶到华师的音乐学院开始排练,扣词、扣动作,到晚上十一点,再顶着清辉走过空旷的校园回家,周末更是全天投入到排练中。到了排练的后期,叶建恩每天要排练到凌晨两三点,而早上八点还要去上班。
高强度、高负荷的排练让整个剧组倍感压力,随着时间流逝,剧组迎来公演。
那天,恽代英家属也来到公演现场。当表演结束,恽代英家属上台讲话,一句“把恽代英演活了”的评价让叶建恩的眼泪刷地流下来,“这是对我的肯定,恽代英前辈在我的身上是有寄托的”。
同剧组的欧阳润泽也表示,自己在叶建恩的身上看到了恽代英的精神。虽然工作的地方离学校很远,但叶建恩每次都很准时参加排练,甚至比在校的人都准时。就算他在外地工作也会花几百块钱打的士赶过来。“他刚刚结婚,却把事业婚姻摆在一边,先解决剧组的事。这就是恽代英的觉悟吧,对这个剧本负责。”欧阳润泽感慨道。
播音主持,这是我想要的
当别人都在关注他是饰演恽代英的身份时,他没忘自己的身份是一名主持人。“大家上午好,欢迎关注湖北之声《汽车有话说》……”收音机里传出叶建恩富有磁性的嗓音,这个地方才是他一生的追求。
“你是新闻学院的还是音乐学院的?”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笑了笑,说道:“我是数统学院的师范生。”可现在这位09级师范生却从事着和专业并无相关的工作。
“从进校的时候,我就是感觉有协议在身很不自在。”叶建恩平静地说,以师范生身份进入大学的他并不想自己的未来局限当教师这一行业里,他不想做老师,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被固定在一个模式中。有人渴望安稳,有人向往追逐。很显然,叶建恩属于后者。
机缘巧合中,他参加了广播台的面试,因为嗓音条件不错,所以虽普通话不够标准,他还是幸运地留在了广播台。他因此得以接触播音主持,“那时候就觉得这是我想要的”。
军训结束不久,叶建恩报名参加了学校举行“鲜声夺人”主持比赛,这是他在大学里参加的第一个正式的比赛,心里很重视。可斗志昂扬的他还未迈开大步,便止步第在二轮的绕口令。作为一个恩施人,n、l的分音是他的硬伤,傻傻分不清的他,恰巧抽到了“刘娘和牛郎”的绕口令。第一次的主持比赛草草收场,这让叶建恩很失落,“当时很受打击,就下决心要学好普通话。”
结束比赛的第二天,他就把这个绕口令抄下来放在裤子口袋里。去食堂吃饭的时候、上下课的路上、无聊的时候,总之只要有空便会拿出来读上几遍,“牛郎恋刘娘,牛郎年恋刘娘……”一张便利贴大小的皱巴巴的纸条不知道换了多少张。
而广播台还有严苛的练声训练和长达半年的刷人制度,为了能离梦想更近,早上6:45他便起床,7:00准时到达露天电影场,拿出前一天广播台要求练的材料,一遍一遍的读、练,一直到7:30,再从露天电影场赶到教学楼上课,有时连早餐也来不及吃。广播台两个月的专门训练,叶建恩没有落下一天。
令他欣喜的是,在一次和老乡交流时,他明显能听出了老乡的普通话有问题。那时他明白了原来自己可以区分了,他的硬伤好了。从n、l不分到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前前后后,叶建恩用了八个月的时间。
一开始我就没有给自己退路
克服了普通话的障碍,他更加自信。大一下学期,他就定下了做播音主持的梦想。全国学播音主持的人太多了,竞争压力之大可以想象,而学校也没有播音主持专业,对于师范生出身的他,根本得不到专业的学习。播音主持这条路,显然不好走。
他想到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资源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很多人觉得理论不重要,但这是错的。我是非科班出身,觉得理论是一部很好的指导书。”当时在图书馆搜出了20多本关于播音主持的书,他差不多都看完了,“当时如果有人想要去图书馆借播音主持的书,应该是借不到的,因为几乎都被我借完了。”他打趣说。
注重理论的他也没忘记到处给自己找活进行实践,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他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他还担任校广播台台长和校艺术团团长。他不肯放过任何一个与梦想靠近的机会。
但数统学院课多作业多在学校里也是众所周知的,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播音主持上,同时还得抽时间忙学生工作,留给自己所学专业的时间少得可怜。面对考试压力,他只能靠考前突击,“毕竟你要过,要学分,但只能说是应付。”他坦言。各种事情堆在一起时,他几乎是连轴转,实在太累了需要放松的时候,他唯一的方式就是看动漫。“我可以盯着屏幕一看就是一天,我很享受这种放空自己的方式。”叶建恩这样说。
于他,播音主持是梦想所在,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播音主持之中,尽管没有在学业上做到出色他却一点都不后悔。
毕业之际到来时,师范生尴尬的身份和播音主持梦想的呼唤,还是让叶建恩纠结了,是选择稳定的教师职业还是继续坚持自己心之所向但前途渺茫的主持人这一行业呢?
恰好湖北广播电视台招人,叶建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了简历,大学里多年拼命的努力和积累让他顺利通过了面试。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不忘初心,继续追逐播音主持梦。
“或许一开始我就没有给自己退路。”回忆起来自己的一路走来的历程,他这样说。 “作为一名师范生,这样是违约了。但是主持是我一直的梦想。”
非科班出身,却在主持和话剧上做得有声有色。于他而言,主持是一条一定要走下去的路,话剧或许是沿途最美的风景。

上一篇: 戴建业教授谈“师缘与书缘”
下一篇: 忆高庆赐教授